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中藥制品為何造假猖狂 要改變運動式監管模式債務協商信用

9月8日,國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發佈公告稱,安徽省藥監局查獲一批染色增重、制假售假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對嚴重違規的8傢中藥飲片生產企業給予停產整頓,收回6傢企業的GMP證書,並對12傢企業進行立案調查。這是自7月18日開始的為期20天的全國中藥市場專項整治活動的結果。據一些業內人士反映,中藥飲片尤其是利潤空間大的名貴中藥飲片,近年來的添加行為已經成為業內“潛規則”。坦白說,近年來中藥以及中藥飲片經歷瞭一個前所未有的好時光,因為人們對看病難看病貴的不滿,加上很多時候大病(尤其是癌癥)挨宰的經歷與別人的經驗,求助中醫與中藥的人越來越多。但是,這些對中藥趨之若鶩的人群,似乎很少能意想到部分企業的中藥飲片也能會造假。其中,假冒充數型的有,用白芍的根莖部分染色加工成川烏或草烏、用紅薯染色加工成首烏,以及用淀粉壓模制成冬蟲夏草;還有,對那些“輕飄飄”的中藥,商人們一般采取泡水增肥,用硫酸鹽或糖等浸泡小通草、通草等給它們增加重量。據悉,一些大企業會建立自己的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基地。中國獲得GMP認證資格的中藥飲片企業數量有1032傢(根據2011年數據)。中藥與中藥飲片的生產,與乳制品生產的路徑如出一轍。企業對源頭的質量控制成為瞭關鍵,以前的一些乳制品事件中反映出的零散的牧民或農產的奶源是關鍵問題,後期企業的質量監控常為此俘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基本上是最容易發生的事情。政府監管的重點應該在於此,否則,在以上那個不透明的循環中,零散的供貨商與企業極有可能形成共謀,而普通消費者對此一無所知。如果僅是通過一陣風式的抽檢或是整頓,這些“共謀”的行為有可能被集中清理掉一些,但是長期來看,它們不會絕跡,還可能會以更加隱蔽的形式出現。制度也應該支持消費者的自我保護,目前無論是查閱食品還是藥品的相關法律與政令都會發現,消費者普遍面臨著舉證困難,以及消費者訴訟程序繁瑣冗長,且可能要自己付上不菲的費用,而且缺乏民間質檢機構做出中立的評估。事實上,監管並不是一把萬能的尚方寶劍。在一個面臨“道德滑坡”困境的市場經濟體中,要想徹底解決這些形形色色的食品藥品問題,正本清源的做法應該是形成一個良好的市場經濟氛圍,原有集體社會的道德瓦解後,以個體主義為特征的市場經濟急需重建道德,而這並不是每天的道德宣講能夠完成的,需要以嚴明的市場紀律與規則來幫助達成。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09-11/145690539.html

台北市公司貸款
arrow
arrow

    傅晴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